個多星期後就到立春(二月三日)了,所謂「一元伊始,萬象更新」,趁大地陰陽之氣相交接、萬物生機蓬勃之際,一方面好好的養陰育陽,一方面把陽氣好好的舒展一下,是達至體內陰生陽長、陰陽調和的最佳時機。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經典養生原則,這個時候,體內的陰陽應當是冬藏得滿滿,好讓春生得風發;若然身體正氣充盈,只需謹慎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就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倘若身體正氣不足、陰陽失調,這個時候透過用藥膳食療調補身體最為合宜。
文:藍永豪博士 (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
圖︰遊木、網上圖片
冬季養生以「藏」為要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冬季養生之道,以「藏」為要,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準,人們亦當多作休息,減少活動,避寒就溫,注意保暖,恬靜地等待冬去春來。天氣陰寒或者容易使人沉鬱憂恐,故宜保持情緒平和樂觀。運動鍛煉以出微汗為宜,不宜大汗淋漓。睡眠時間可配合日照的長短,早臥晚起,較夏季相應增長。平時可以進食一些較辛香及高熱量的食品,如火鍋、胡椒,避免進食生冷的食物。可以因應不同體質進補,如進食一些膏方或較滋補的食材。
春季養生以「生」為道
春三月,從立春開始,經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共計六個節氣,天氣由寒冷漸轉和暖,萬物逐漸生長發育。春季養生之道,以「生」為要,陽氣始升,養生應注重陽氣的生發與調暢,保持樂觀開朗,避免動怒使陽氣鬱閉。春天應比秋冬時早起,外出活動的時間宜逐漸增長。春天是外感高峰期,宜注意保暖,加強抗病能力。衣不宜過多及過於繃緊,以免行動不便、活動不靈、寒溫失調。平時宜進食辛香行氣、疏肝醒脾的食物。
冬春進補注意事項
臨床上,虛證可以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兩虛、陰陽兩虛,或是肝、心、脾、肺、腎虛,或多臟俱虛。服用補藥,務要按照體質,辨證選用;胡亂用藥,補不對症,不單難有效果,甚至可以出現副作用。進補之前,宜先向註冊中醫諮詢,了解是哪方面出現不足,才能有的放矢。進補時,尤須劑量妥當,服法得宜,切勿濫補過補。
而有時候,當遇到虛不受補,就要先養好脾胃,再行小劑量進補。所謂「虛不受補」,是指部分體質虛弱的人,平時脾胃虛弱,運化功能欠佳,未能承受滋補中藥,出現消化不良、胃口差、胸悶厭食,甚至出現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大便泄瀉或便秘等症狀。脾胃虛弱者,宜透過食療及摩腹調理好脾胃,平時少食多餐,定時飲食,每餐只吃七成飽,避免寒涼冰冷飲食,注意保暖,減少思慮,並多做運動。從生活習慣及細節上重視養生保健,這樣持之以恒,就能慢慢將身體元氣恢復過來,讓身體健健康康地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