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聯絡我們

香港中醫學會

香港中醫學會
  • 首頁
  • 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新聞及活動
  • 齊心抗疫
  •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 資料專區
    • 縱橫中醫頻道
    • 中醫專欄
  • 加入會員
  • 加入行政機構
  • 聯絡我們

冬季與面神經麻痺

Home / 科普教育 / 冬季與面神經麻痺

冬季與面神經麻痺

Posted on
06/09/2015
by admin

zzz  ■面神經麻痺患者睡眠時可戴上眼罩,以防眼睛發炎。

最近官恩娜因患上面癱,半邊面部動彈不得,成為一則娛樂新聞,不過聽說她已康復。官恩娜所得面癱 學名叫做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又稱為突發性或原因未明的面神經麻痺(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是單側面神經麻痺的最常見疾病,亦是一個冬天的多發病。■文:彭愉康(香港中醫學會)
面神經穿過顱骨莖乳孔,並終止於顴,頰,下頜和頸。支配面部表情的肌肉包括額肌,眼輪匝肌,口輪匝 肌,頰肌和頸闊肌。當貝爾氏麻痺急性發作時,會導致單邊,外周,下運動神經元性面癱。一般情況下,80%至90%患者會逐步康復。但其病因不明,有研究指 該病可能由病毒,炎症,自身免疫,缺血等因素導致面神經發炎有關。也有證據暗示單純皰疹Ⅰ型和帶狀皰疹病毒再活化時會傷害顱神經節,多見於成年人,糖尿病 人,以及孕婦。
糖尿病患者風險高
西醫學認為單純皰疹病毒(HSV)是貝爾氏麻痺的常見原因,但很難證明單純皰疹病毒和貝爾氏麻痺的因 果關係,因為單純皰疹病毒是普遍存在的。單純皰疹病毒即病原的假說認為,病毒引起原發感染在嘴角後,病毒傳送到附近的神經節。當患者有壓力的時候,病毒便 會重新激活並導致神經損傷。從中醫角度來看,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為正氣不足,從現代醫學可理解為抵抗力不足;外因為外感風寒等邪引起。在 美國,貝爾氏麻痺的年發病率為每10萬人約23人發病,極少數個案在夏天發生。貝爾氏麻痺佔急性單側面部麻痺約60%至75%,它是可以復發的,一般約 4%至14%的人有復發傾向。
糖尿病患者比沒有糖尿病的患貝爾氏麻痺的風險高29%。因此,幫助貝爾氏麻痺患者測量血糖水平,有助 檢測未確診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多30%以上機會只有部分功能恢復,糖尿病患者也較容易復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婦女先兆子癇更易患有貝爾 氏麻痺。從性別來看,男女患有此病的機會是均等的。但是,10到19歲的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此病。孕婦比非妊娠婦女多3.3倍風險患上貝爾氏麻痺; 貝爾氏麻痺最常發生在孕晚期。 按年齡劃分則65歲以上人士較易患上此病(平均每10萬人有59人),13歲以下人士較少患上此病(平均10萬人有13人)。
常見症狀:
1.面部無力癱瘓:
麻痺必須包括前額和面的下半部分。病人可能會有無法閉上眼睛或微笑時患側無力及易側流口水的症狀。如 果麻痺只涉及面的下半部分,半邊身無力,視力不清晰,有中風或腦損傷等可能性。 另外,如果病人的面部無力是漸進的,10天後仍在發展,一側身體無力,曾有外傷或感染史,或擁有雙側面神經麻痺,就必須進行其他評估,以排除格林-巴利綜 合症,萊姆病和腦膜炎。有些患者會半邊面部麻木,學者認為,這是繼發性三叉神經受損,亦有些學者認為,是由於缺乏面部肌肉的流動性,而不是缺乏感覺。
2.早期眼部表現:
因為眼輪匝肌無力,可出現眼瞼閉合不全(無法完全閉上眼睛)、下眼瞼外翻麻痺、角膜暴露、角膜感染等;因額肌無力可出現眼眉下垂;另亦可出現淚液減少、口輪匝肌無力而鼻唇溝(人中)消失。
3.耳後疼痛:
約一半患者可出現耳後疼痛。這種疼痛經常與麻痺同時發生,約25%患者的疼痛是發生在麻痺前的2到3天。
4.聽覺過敏:
三分之一的患者在麻痺同側的耳朵會出現聽覺過敏,這是由於鐙骨肌無力所致。
5.味覺障礙:
約三分之一患者可出現味覺障礙,而80%的患者可表現出味道減退。因為另一邊舌頭沒有減退,患者可能自己也意識不到味覺差了。如早期恢復味覺,患者通常都能完全恢復過來。
6.吞嚥困難:
部分患者因咬肌無力,食物滯留於患側齒頰之間,飲東西時飲料亦易從口角流出。
中西醫治療方法
西醫:一般藥物治療包括以類固醇如強的松來消炎及以抗病毒藥如阿昔洛韋來阻止病毒繁殖。美國神經學會 (AAN)在2001年說明類固醇很大機會是有效的,而抗病毒藥(阿昔洛韋)與類固醇(強的松)也很可能是有效治療面神經麻痺的。雖然強的松可在面神經麻 痺的治療中使用,但亦可能造成以下不利的影響,其中包括: 體液瀦留、低鉀血症、肌病 、消化性潰瘍、頭痛、月經不正常、白內障、青光眼、潛伏性糖尿病等後遺症。此外,感染的跡象或被隱蔽於服用強的松的患者身上。
中醫:以針灸及中藥治療以恢復患者面部的活動功能及預防肌肉硬化。現在已有國際期刊證明針灸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對面神經麻痺並不會像類固醇一樣出現剛才引述的副作用。
日常護理:
1. 因部分面神經麻痺患者眼睛無法閉合或眨眼,所以閉眼時可用手指幫忙把眼皮閉上。
2. 為防止眼睛乾澀,可使用眼藥水以保持眼睛濕潤。
3. 睡眠時,可戴上眼罩,以防眼睛發炎。
4. 由於嘴部肌肉活動不靈活,直接飲東西時容易流出,可以用吸管啜飲,避免漏出。

總括來說,面神經麻痺只要發現及時,趁早醫治,大部分患者均可痊癒。

Comments are closed.

搜尋

  • 最近發表
  • 最多觀看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HKACM_LOGO_學會簡介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
    May 29,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一期會訊
    April 19, 2021

  • HKACM_LOGO_新聞及活動
    香港中醫學會第十五屆理監事選舉結果
    February 26, 2021

  • 針新聞及活動
    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情況及疫苗接種計劃
    February 26, 2021

  • 775AD6EE-95F2-4878-90BA-C294943648ED新聞及活動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December 9,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六期會訊
    September 4,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五期會訊 2020春季持續進修課程 (網上課程) 第二輪報名
    February 20,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四期會訊
    January 23,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三期會訊
    October 11, 2019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10, 2019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聯 絡 我 們


電 話 : 2571 2932 / 2570 9775
傳 真 : 2508 9736
電 郵 : hkacm@biznetvigator.com
地 址 : 香港北角英皇道 183 號利都樓二樓 F & G 座
版權所有 © 2022 香港中醫學會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