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聯絡我們

香港中醫學會

香港中醫學會
  • 首頁
  • 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新聞及活動
  • 齊心抗疫
  •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 資料專區
    • 縱橫中醫頻道
    • 中醫專欄
  • 加入會員
  • 加入行政機構
  • 聯絡我們

銀屑病的夏季防治

Home / 科普教育 / 銀屑病的夏季防治

銀屑病的夏季防治

Posted on
06/14/2015
by admin

銀屑病在香港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非接觸傳染多系統的炎性病症。本病有明顯季節性,部分患者夏季更易發病或病情加劇,冬季則減輕,其餘或可相反,或因久病季節性消弱。

文:彭愉康(香港中醫學會)

近日一位病患來看皮膚病,他告訴筆者自己患有濕疹,已經看了一段時間西醫,起初服用藥物效果很好,因偶有反覆,又看了一些中醫,情況卻未有改善,所以請我想想方法。當我為他檢查時,發現該病人所患並非濕疹,而應是銀屑病。筆者將此觀點告知病人後,他很疑惑。患者初訪,對醫師尚有所保留,他說:「無論中醫西醫,都只說我是濕疹。」

何為銀屑病?

筆者從該名銀屑病患者之前所用藥方中發現包含氨甲喋呤(Methotrexate)、環孢素(Cyclosporine)、外塗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等藥物。於是便肯定地告訴他,那位西醫也認為你患有銀屑病。並猜測那位西醫也是為了讓患者更易理解,才只稱其為濕疹。幸好,這位病人再去找西醫就診時,對方也認可此為銀屑病。由此可見,巿民對銀屑病的認識不足、了解不深。

銀屑病屬於慢性,非接觸傳染多系統的炎性病症。其特性為表皮角化細胞增生,令皮膚增厚,脫屑。臨床症狀主要為手肘、膝蓋、頭皮、腰骶部及龜頭等地方容易出現紅斑、丘疹、鱗屑、水皰等皮損,據不同地區統計,一般的發病率為2%至3%。男性較女性易患銀屑病。

中西醫致病因素

中醫把銀屑病的病因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外感六淫,即初起時多以風寒暑濕燥火等六外邪侵襲皮膚,致皮膚氣血失調,鬱而發病。第二項為,七情內傷。通常是因緊張或發怒等因素而致氣機鬱滯,鬱而化火,火毒流溢皮膚而成。 第三類則是脾胃失和。往往由於膏粱厚味,過食腥物動風之品,致脾胃濕熱,發於皮膚。

而西醫亦將致病因素歸為三項,分別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與免疫因素。據研究表明,本病受家族病史影響。若父母均健康,子女的發病率只有約11%;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的發病率就提高至18%,假如父母均患病,子女發病率增高至約66%。同時很多環境因素均可誘發銀屑病,如壓力、着涼、創傷、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人免疫缺陷病毒)、酒精和藥物(碘化物,類固醇停藥,阿司匹林,鋰,β-阻斷劑,肉毒桿菌A,抗瘧藥)等。甚至有研究發現銀屑病跟慢性牙齦炎有關。最後,銀屑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只有用上TNF抑製劑後,方能有效消除皮膚炎症反應。

六點判斷是否患有銀屑病:

1. 手肘、膝蓋、頭皮、腰骶部及龜頭等地方,是否長期有形態大小不一的紅斑鱗屑。

2. 近期是否曾受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是否接受過免疫接種或使用抗瘧疾藥物,是否受到創傷。

3. 父母或其家族其餘成員是否曾有類似的皮膚狀況。

4. 皮膚是否瘙癢難耐。

5. 是否指甲營養不良。

6. 是否長期皮疹伴有關節疼痛。

銀屑病的西藥治療

1. 抗腫瘤藥物:因銀屑病的病理表現為表皮細胞增殖過度,抗腫瘤藥有抑制細胞分裂作用,有一定成效。但副作用有:白血球減少、口腔炎、腸炎、脫髮等,而停藥後亦容易復發。所以一般當其他藥物無效時才考慮使用,並非主要藥物。氨甲喋呤(Methotrexate)為其中一種治療銀屑病的抗瘤藥物。

2.免疫抑制劑:研究顯示,銀屑病的病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而環孢素(Cyclosporine)為一種強效免疫抑制劑,可明顯紓緩皮膚發炎症狀。

3.維甲酸類:具有抑制細胞異常增殖作用,一般兩個月能有療效,三個月能消除80%以上的皮疹。

4.皮質類固醇激素:不論內服或外用類固醇藥物目的都是透過抑制免疫功能從而令炎症反應消失,對各種皮損有一定療效。但長期外用可導致皮膚萎縮和繼發感染,而減藥或停藥後亦容易出現反彈。

下載

Comments are closed.

搜尋

  • 最近發表
  • 最多觀看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HKACM_LOGO_學會簡介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
    May 29,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一期會訊
    April 19, 2021

  • HKACM_LOGO_新聞及活動
    香港中醫學會第十五屆理監事選舉結果
    February 26, 2021

  • 針新聞及活動
    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情況及疫苗接種計劃
    February 26, 2021

  • 775AD6EE-95F2-4878-90BA-C294943648ED新聞及活動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December 9,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六期會訊
    September 4,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五期會訊 2020春季持續進修課程 (網上課程) 第二輪報名
    February 20,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四期會訊
    January 23,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三期會訊
    October 11, 2019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10, 2019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聯 絡 我 們


電 話 : 2571 2932 / 2570 9775
傳 真 : 2508 9736
電 郵 : hkacm@biznetvigator.com
地 址 : 香港北角英皇道 183 號利都樓二樓 F & G 座
版權所有 © 2022 香港中醫學會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