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聯絡我們

香港中醫學會

香港中醫學會
  • 首頁
  • 學會簡介
  • 學分管理及續牌系統
  • 新聞及活動
  • 齊心抗疫
  •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 資料專區
    • 縱橫中醫頻道
    • 中醫專欄
  • 加入會員
  • 加入行政機構
  • 聯絡我們

中醫辨證助你健康瘦身

Home / 科普教育 / 中醫辨證助你健康瘦身

中醫辨證助你健康瘦身

Posted on
02/23/2014
by admin

春暖花開,注重健康的你在品嘗過豐富的賀年食物後,一定很想快快清理腸胃,消脂減腹,恢復婀娜身段。中醫稱此類肥胖為「脾虛痰濁型」, 這類型的肥胖多以老年人、婦女為主。而在飲食及生活習慣西化的香港,年輕一族亦難免其害。

■文:黃奕婷 (香港中醫學會副監事長)

何為肥胖?肥胖的標準怎樣制定的呢?1997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肥胖諮詢會」發佈的諮詢報告將肥胖定義為「一種脂肪在脂肪組織中異常或過多堆積疾病」。時下主要的測量標準體重方法包括:體重指數BMI及腰圍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m) ,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中醫減肥療法很多, 除了內服中藥外, 醫師還會用針灸(身體,耳朵,手和足針等)、「蛋白線」穴埋法、耳穴貼埋、電療、按摩、刮痧、中藥外敷和練功等,經驗註冊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的診斷後,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病情,辨證處方用藥及選穴,為你選擇一套合適的治療方案。

中醫按辨證論治的原則,將肥胖分為四個證型,包括:

1. 脾虛痰濁型,主要症狀見:體形肥胖,疲怠乏力,胸悶憋氣(氣短),腹脹大便瀉下不成形或便秘,飲食正常或食少,小便少和肢體腫大,舌淡體胖等;病因:由於過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導致氣血過於充盛,化為膏脂,蓄積而為「肥人」、「膏人」;或肥甘厚味,有礙脾胃,使脾運化失健,而成膏脂痰濁內蓄而成;治療原則: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常用處方:參苓白朮散合漢防己黃湯加減。

2. 脾胃實熱型,主要症候:體形肥胖而健壯,多食易飢餓, 面色紅潤,口乾舌燥,怕熱多汗出,便秘,小便短紅赤,舌紅苔黃等 ,病因:由於素體脾胃有實熱,過食煎炸香辣之品,致氣血有餘,化為膏脂內蓄,發為肥胖;治療原則:清胃通腑,涼血潤腸, 常用處方:小承氣湯合保和丸加減。

3. 氣滯血瘀型,主要症狀是:體形肥胖,性格急躁易怒,胸脅脹滿,腹脹不適,有時口苦咽乾,大便秘,婦女月經不調,經少或閉經,舌質暗紅等 ,病因:由於肝失疏洩,氣機不暢,影響脾胃運化水谷及水濕的功能,及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不能淨濁化脂,而導致濁脂內聚而肥胖;其治療原則:活血祛瘀,行氣散結, 常用處方:血府逐瘀湯合失笑散加減。

4. 脾腎陽虛型,主要症狀有:面容虛浮,神疲乏力,腹脹大便瀉下,腰酸腿軟,下肢浮腫,舌質淡胖等,此型常見於肥胖合併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及一些繼發性肥胖病人,或是經產婦女或絕期女性,其主要病因是:中年以後,人體腎氣由盛轉衰,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失運,致使濕濁內聚而產生肥胖;治療原則:補脾固腎,溫陽化濕,常用處方:四君子湯加減。

《素問.奇病論》「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及《素問.宣明五氣論》「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均認為過食肥甘及缺乏運動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值得一提的是,想減肥的人需要有「三心四適」,三心包括:決心、恆心及信心,四適即是:適當飲食、運動、作息及良好心理情緒,環環相扣,才能事半功倍,馬到功成。 保持標準體重不僅行動輕便及外表美觀,最重要的是減少血管和心臟的負荷,預防高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糖尿病、中風或子宮內膜癌等,切勿讓它們與你為伴。

簡易茶療:

(1-2人分量)

1. 銀杏股蘭茶:銀杏葉12g 絞股蘭12g 生甘草6g, 功效:活血消脂,清熱解毒

2. 大黃厚樸決明茶:製大黃12g厚樸12g 決明子15g羅漢果1/8個或適量, 功效:瀉火清胃通腑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後, 8碗清水浸泡15分鐘後,水沸後再煮30分鐘, 加適量冰糖或鹽或不加,即可飲用。

**以上飲食材料只作參考,如有任何疑問,建議找註冊中醫診治

Comments are closed.

搜尋

  • 最近發表
  • 最多觀看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HKACM_LOGO_學會簡介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
    May 29,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一期會訊
    April 19, 2021

  • HKACM_LOGO_新聞及活動
    香港中醫學會第十五屆理監事選舉結果
    February 26, 2021

  • 針新聞及活動
    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情況及疫苗接種計劃
    February 26, 2021

  • 775AD6EE-95F2-4878-90BA-C294943648ED新聞及活動
    中醫從業員的感染控制培訓
    December 9,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六期會訊
    September 4,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五期會訊 2020春季持續進修課程 (網上課程) 第二輪報名
    February 20,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四期會訊
    January 23, 2020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三期會訊
    October 11, 2019

  • icon-magazine新聞及活動
    第十四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10, 2019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第十五屆第二期會訊
    October 4,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四期會訊
    July 15, 2022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香港中醫學會聲明
    September 24, 2021

  • icon-magazine學會簡介
    【誰在看中醫?關於中醫藥的市民研究及中醫發展路向研討會】
    August 31, 2021

  • icon-magazine友情連結
    第十五屆第五期會訊
    November 19, 2022

聯 絡 我 們


電 話 : 2571 2932 / 2570 9775
傳 真 : 2508 9736
電 郵 : hkacm@biznetvigator.com
地 址 : 香港北角英皇道 183 號利都樓二樓 F & G 座
版權所有 © 2022 香港中醫學會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