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你唔係呀嘛,見到靚女就暈?」
「你阿哥唔係見到靚女暈啊,係中暑啊。」
炎炎夏日,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頭暈、頭痛、四肢乏力、發熱、心煩、心跳快、口渴、噁心等中暑症狀,除了常用的防暑方法,躲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多喝暖開水等外,我們還可以用中醫的方法來防暑:
1. 刮痧:可緩解頭暈,紓緩肩背疲勞等不適,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中醫認為中暑可以用刮痧治療,其原理是藉由刮皮膚使皮膚充血,讓血液中的熱能在皮膚消散,緩解暑熱。讀者可以嘗試用手指鉗鈕或刮痧板進行簡單的刮痧,主要刮胸腹,頸背肩部,四肢彎曲處,前額及背脊兩側的膀胱經。一般對稱地緊貼皮膚,從上而下呈直線做單方向快速推刮,推刮的同時可以沾點潤滑油,直到皮下出現紅紫色瘀斑時停止。
2. 按壓穴位:同樣能緩解頭暈、疲勞、噁心等不適,又具提神醒腦作用。
選穴:太陽,印堂,風池,曲池,肩井,大椎,背部膀胱經。
方法:以單手拇指,雙手指或按摩棒順該穴經絡方向,從輕到重在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覆進行三到五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止。
3. 刺血療法:可選擇十宣、大椎、委中、曲池、耳尖穴等。用三稜針或測血糖器點刺放血。症狀較為輕的,可刺血後擠出血數滴,就可緩解症狀。較嚴重者,可配合飲清涼飲料,以減輕症狀。
4. 艾灸穴位:手足冰冷,大汗淋漓者,可用艾條灸百會,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能益氣收斂固脫,防止休克的作用。
5. 香港夏季濕熱的氣候容易導致暑濕困脾,影響脾胃功能,使人食慾不佳,穴位按摩能緩解症狀,促進食慾的作用,一般取的穴位是:中脘,足三里,內關等; 也可以選擇耳穴貼壓,包括: 心穴,胃穴,脾穴,交感穴等貼壓。
常用的健脾消食中藥包括:布渣葉、山楂、麥芽、谷芽、雞內金、茯苓、陳皮等。平時可以適量選擇一到兩種中藥煎湯代茶飲,或入湯為佐料,均可很好地提高食慾和消食滯,在此介紹兩款湯飲給大家(2-4人份):
1. 烏梅湯:烏梅一、山楂5錢、陳皮5分、菊花1錢,2000cc水煮開,加適量冰糖,即可飲用。可促進食慾,解熱除煩。
2. 香佩飲:鮮藿香葉、佩蘭葉各3錢、滑石、炒麥芽各1、甘草2錢,2000cc水煮開,或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具有芳香化濁,清解濕熱的功效。
炎夏裡能預防中暑的食物,也是消暑的良好選擇,如西瓜、綠豆、冬瓜、黃瓜等是很好的消暑之品,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而綠豆殼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功效,炎炎夏日來一杯即榨西瓜汁,真是消暑又解渴。
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有頭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就要立即暫停手頭的工作,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頸部衣扣或緊身的衣物,然後可用以上消暑方法。如果,有高熱者處理後仍未見好轉,出現血壓下降,全身癱軟,口唇發白等休克症狀,應趕緊送醫院搶救,切勿延誤病情。祝君身體健康。 文:黃奕婷 (香港中醫學會副監事長)